6 3 2014

暴雪松:中国商业地产的“蜕”与“变”

文章来源:中国房地产 浏览次数:1256
上个世纪90年至今,中国的商业地产经历了20年的发展蜕变,从最初的萌芽到逐步成型,伴随商业模式的不断调整,中国商业地产完成了其特有的中国式的演变之路。如今,越来越多房企愈加明确地提出“转商”的战略,众多的商业地产项目顷刻间拔地而起,从商铺到百货,从商场到城市综合体,而作为最早涉足于中国商业地产的北京汉博,也正以雄踞的姿态佐证着中国商业地产的历史和变迁。
   《中国地产》:暴总您好,我们中国的商业地产在很短的时间就经历了国外长期的实践。记得您在今年第四届中国商业地产年会上曾经说过,“我们到了创新需求的阶段。”在您看来,如何才能够超出品牌思维,构建一个很好的精神认同呢?
 
    暴雪松:首先我认为“商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行业,它有着非常微妙的特性。一个好的商业是应该有灵魂和创造力的。这种创造力不仅体现在项目本身的基础形态上,同时,它更应该彰显出自身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是具有依赖性的。我认为商业地产是一个时尚的产业,它应该具备引领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能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导致着商业地产出现求新和求快的特点,因此,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路程较国外同行业相比要短很多,但是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经历却一点不比外国的少。从生产驱动到营销推广,再到创新需求,我们紧接着又进入了互联网电商、移动互联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地产》:汉博作为国内最大且涉入商业地产领域最早的商业地产运营商,一定参与了很多大型项目的操盘,在汉博所操盘的项目中,您能否从项目中为我们举例说明一个企业在开发商业项目时如何能够突破传统开发思维的局限从而正确的把握商业运营尺度呢?
    暴雪松:“很多人认为购物中心的核心就是创造效益,我们以合肥之心城为例,在汉博负责之心城项目的时候,我就希望未来的之心城在创造效益的同时,能够真正的实现消费者的情感追求,而这种追求恰恰是之心城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把消费者的这种追求定义为生活的一种必需品,而且是一种依赖性极强的必需品,就像是灵魂。我们还可以把这种追求定义成一种环境,而这种环境是人们生活休闲所必需的环境。每一个消费者在其消费过程中,是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的,这种情感需求不仅仅体验在购物方面。每一个人都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对情感满意与否,并不一定是买到什么东西,因此,在消费者整个消费的过程中,之心城更注重于让消费者体验真实的、快乐的心理过程,无论是谁,无论以任何方式购物,我想他都希望在消费过程中,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情感的满足。”如今,住宅市场低迷,很多开发商转战商业地产,但真正能够转型成功的开发商并不多,这种原因就出自于开发商思维的局限,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在特定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住宅地产做的是品质和环境,而商业地产则要在品质和环境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的氛围。这种氛围,就需要开发商在整个项目原有的周边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建立起来。这就完全需要专业的定位策划,招商及运营等环节来把控,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把消费者消费体验的情感注入进来,从而让消费者真切的感受到这种情感。”
   《中国地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镇化建设促使着我国房地产迅猛的发展,商业地产作为我国房地产业的一大分支,其市场的竞争日趋的激烈。您认为,未来商业地产的发展会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暴雪松:未来商业地产的发展由两方面决定:一是人口。以合肥为例,合肥市每年都会有20万新增人口,这是一种好的消费生力军。商业是需要市场氛围的,一个地区人口基数的平衡对其区域内商业的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点就是产业迁移,合肥目前已经吸引了很多江浙等地的知名产业入驻,例如家电、汽车等。行业迁移等于是资本的迁移、也是一种无形中的财富迁移。企业多了,从业人口多了,人均收入增长了,自然消费群体的消费份额就增大了。正是人口的增加和产业迁移二者相结合,才对合肥的消费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我相信以上两点对于消费市场的拉动,定会为合肥的未来奠定更美好的商业基础,在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商业地产落户合肥。
    《中国地产》:记得您在今年6月份的第四届中国商业地产年会上提到了城市性格一词,对于之心城这样的一个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以您多年从事商业地产的经验来看,您是如何通过一个二线城市性格来活化城市的商业价值中枢的呢?
 
    暴雪松:作为一个二三线城市,合肥的商业地产能够取得这样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我希望合肥之心城能够成为我国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典范,之心城之所以能够超出品牌思维,变成超越物质和品牌,从而具备很好的精神认同感的购物中心,这与我们对于商业的娱乐理念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打破产品、品牌同质化的瓶颈,就必须要有超前的娱乐精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能够变成能够。汉博参与的每一个商业项目绝对不会是一个死板的商业场所,我买你卖。我们希望每一个商业项目都能够娱乐大家,娱乐自己,带着消费者一起玩,一起high,这样大家才会把它当成一个聚会的场所、约会的场所、情感的归宿。对于合肥来说,未来的购物中心需要如何发展。我认为首先要读懂这个城市的城市性格,其次是理解这个城市的味道,从而把握城市的价值中枢,最后能够合理的掌握城市的价值观跟生活观。城市大有城市大的优点,城市小有城市小的好处,对于二线城市而言,首先,二线城市的商业区比较集中,人口数量相对一线城市较少,人均收入不如一线城市,消费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入店频次高,说去之心城很容易就可以去,交通比较方便,其次是家庭影响比较大,这种城市不像一线的大城市和三线的小城市,二线城市的消费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在研究一个城市的时候,对于这个城市的家庭也要做很详细的分析和统计。同时这个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作用的大小以及土地成本都在我们的调研范围之内,在这种基础上,我们也要分析城市人群,分析特征,以及到这个城市做项目的时候,具体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只有熟悉这些,才能够真正的熟悉这个城市的味道,才能够掌握这座城市商业发展的脉搏”
   《中国地产》: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经济,对于热爱时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于生活的见解可能会更加超前,更加注重品味。汉博作为我国商业地产领域的领先者,您能否为我们阐述一下汉博在做商业项目的时候是如何接受时尚一族的挑战的呢?
    暴雪松:如今的购物中心在业态组合上更趋于多元化,它应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它应该成为现代都市人们休闲生活的环境范本。随着移动媒体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发展,网购已然成为很多年轻人钟爱的生活方式,我们以汉博运营的之心城为例,之心城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三里庵商圈。它作为一个定位于时尚一族的购物中心,在组合、服务和整个的品牌搭配上,都有着独到的风格和特点,只有将三者强力的整合到一起,才能让我们的之心城形成足以吸引人的文化效应和需求效应。购物中心是有年龄和性别的,比如今天我们去看之心城,他一定是有年龄和性别的,他是年轻的,他的性别应该以女性为主,年轻人才是最主流的消费生力军,同时要关注女人,因为女人是人妻、人母、人女,她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轴心,把她解决好了,整个家庭也就带动起来了。针对热爱网购的部分年轻消费人群,要能更好的利用上新媒体包括手机端资源,二线城市消费者的钱少,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多,但是她们有闲,要她们参与进来、要互动,要分享,所以这方面要做足。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身边的购物中心是可以移动的,它一定是一个移动互联的载体。如今的移动互联终端已经是我们衣食住行所离不开的伴侣,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互联网的各类信息。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我们的管理、运营、以及数据整合都会经过全面的整合,而形成一个即符合经营者,又符合消费者的共享化平台。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手机APP,消费者在商场任何一个点转,停留多长时间,全都可以知道,所以这些东西才会让我们更精准的把握我们推广、运营和服务。所以说未来如果谁没跟上移动互联,那他一定落后了。
李亚明:互联网只能永远飘在空中汉博总裁暴雪松出席中国商业不动产思想盛典演讲实录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企业应用
友情链接
 汉博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6701号-1
400-036-5868
400-036-5868
 汉博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6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