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9
2012
合肥之心城 领先10年的城市综合体
文章来源:新地产
浏览次数:4506
“花钱能做到的都不是核心竞争力。”张陈的话简单直接:“硬件很容易就能做的高端,写字楼也可以建高,但这种‘第一’能做几天?”
合肥之心城开业前夕,安徽梅园投资置业董事长张陈心里如同装着计时器一般忐忑不安,30天、29天……2012年的10月1日将成为见证奇迹的时刻,砸下20亿元、近4年心血付出即将兑现。
透过置地广场15层办公室内的窗户,之心城的每一个变化都被张陈看在眼里。“我对这个项目的感觉就像吃甘蔗一样,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喜欢。”张陈的回忆中开始有了幸福的喜悦。
地王生存报告
2007年至今,合肥5年来可查的土地信息,是一部“地王”频出的大戏。尤其在楼市火爆的2007年和2009年,合肥“地王”记录被屡屡刷新。W0904地块作为2009年的单价地王,54.1亩的面积,彼时的成交价格高达683万/亩。安徽梅园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成功摘牌后,地王以“之心城”的身份隆重亮相。
寸土寸金的长江路,“之心城”的案名暗含“心中之城、城中之心”的意味,身旁矗立地正是三里庵商圈的拓荒者国购广场。如此炙手可热的地块,注定需要在三里庵商圈的涅槃中肩负商业升级的使命。
合肥蜀山区区常委、常务副区长宁世明也曾表示,“之心城”所辐射的范围,居住社区密集,有特色、有规模,是产业聚集的大型商圈。随着行政区划调整的提升,地方政府将进一步支持“之心城”项目的发展,希望“之心城”能为蜀山区的环境升级和价值增长做出贡献。
对张陈而言,如果说20年前自政府单位下海投身房地产是新生活的起点,那么2009年拍下W0904地块,则可视为其职业生涯的重大变化。此后,他的工作重心从淮南转战合肥,并首次进入了17年来完全陌生的领域——商业地产。
彼时的合肥,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核心区54.1亩的土地上将要生长出怎样的一幅梦想蓝图?张陈坦言,拿地之初,其内心深处尚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
“有了这块地,开始是准备做两栋100米的公寓,公寓下面会做3-5万平米的卖场。”今天的张陈庆幸没有按当初的计划执行,“那样就把地段糟蹋了”。也是在2009年,梅园置业选择了与北京汉博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后者向其提出了更能体现地块价值的规划方案,也就是今日合肥之心城的雏形。
汉博总裁朱友军表示,之心城作为定位“城市生活休闲中心”的现代化购物中心,是把国际通行的第四代Shopping Mall首次引进合肥的商业地产项目。项目包括住宅、酒店式公寓、5A级写字楼及购物中心。其中购物中心建筑8层,面积12万平方米。
正式投入运营后,之心城将打造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商业体验和消费的空间,辐射合肥全市中产阶级家庭以及时尚潮流年轻人,引领安徽商业环境的跨越式发展。 “这是合肥城市核心区全新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张陈颇为自豪地说。
顶尖团队
“我第一次遇到开发商这样跟我谈事情。” 之心城的建筑设计师、曾任北京华贸中心主设计师之一的徐子苹后来评价道。徐子苹第一次见到张陈,后者当即表示,“就当是你自己突然发了一笔财,有了这么一块地,按照你自己的设想去盖自己喜欢的建筑。”
与其他开发商不同,张陈并未对设计者给出无数的设定。“一般的委托设计可能会有几十页纸设计任务书,把功能和建筑材料都规定的特别详细,我们却没有设计任务书。”
凭借一张空白履历操盘核心商业区的综合体项目,无疑是个冒险的决定。张陈决意将最先进的商业地产的理念带到合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团队以严格的标准把控每一个工作环节,并始终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
2009年设计定稿前,张陈将两个方案的图纸都贴在了办公室,就这样每天反复的看。一个方案是设计师的理想,另一个则是张陈给出的简单要求,做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普通建筑。“至少看了一个月,才选择了今天的方案。”
“我们所有的外墙材料,包括玻璃跟金属板,都会寄到香港,每样东西都由徐子苹博士亲自过目把关”。 之心城不但没有把设计师的设计改的一塌糊涂,相反,每一步都在谨慎的执行。“虽然用的材料都很高端,也比较贵,但95%以上的设计是按照设计师的最初设想,基本上没有做变动。”
之心城的室内设计,是由曾为中粮大悦城提供室内设计服务的日本丹青社一力担当。之心城项目的设计师也是丹青社的首席设计师牛健吾,在项目正式开业之前,已经为之心城打出了90分的高分。“懂行的人看了之后,都会同意合肥之心城是国际化的购物中心。”牛健吾直言。
领先10年
当百盛、银泰、王府井百货等众多商家都预想进驻之心城,对于张陈来说,这或许是件甜蜜又无奈的事情。
之心城的定位,是成为“年轻一族”的风向标。银泰定位高端客户,而百盛跟王府井又是传统的百货,品类很全,但特点不够突出,这些都不是之心城想要的。“就像定位高端人士,就要做鲍鱼鱼翅,如果目标客户是老百姓,就要做大排档。”张陈开玩笑道:“不可能到宁国路去吃鱼翅鲍鱼吧,那是市民消费吃龙虾的地方”。
张陈习惯于形象的把招商比作“谈对象”,双方都要看对眼才行。大洋百货之所以能够在2009年就确定入驻,正是因为与之心城一见钟情。而绝大多数的招商工作并没有像谈恋爱那么轻松自然。
之心城地下一层,地上七层,12万平方的商业,相当于包河万达室内和室外面积的总和,仅是大洋百货就有4万平米,已经大过于改造后的商之都。庞大的体量,意味着开发商要不断进行整合和协调。“每个商家的要求都不一样,而商家入驻之前是没办法做分隔的。包括中央空调系统,排烟系统、消防系统等等,每一个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第四代Shopping Mall的之心城,这里拥有合肥第一家大洋百货、第一家保利影院、第一家真冰溜冰场。 大大小小第一次来合肥的品牌有几十家,之心城只选每一种品类排名靠前的品牌。
“火锅肯定是海底捞最牛,他是我们第一个考虑的商家,但同时还会有备选的四五家同类的餐饮,如果海底捞谈成,其他家就必然进不来”。之心城在招商中将品牌影响力排在了第一位,而非租金多少。
开业前的一个月,99%的商家已经确定入驻,80多个商家在同时装修,张陈记得每个品牌所在的位置。无论进场、爬楼梯,他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条路线他已经不记得走过了多少次,但仍旧怀有初次到访时的兴奋。
城市中充满了时刻刷新高度的建筑,张陈庆幸,能在三里庵打造承载个人理想的建筑。 “地段,加上入驻商家的品牌跟质量。”张陈相信,在合肥,这也许是10年都难以超越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