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9 2014

复合地产融资存在潜在的局限性

文章来源:财经网讯 浏览次数:1190
“中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时期。同时,2014年中国房地产也进入了调整期,预计未来1-2年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中速发展期,并且行业调幅有可能大于市场调幅。”8月28日,汉博商业董事长朱友军在高通智库主办的“2014年中国地产金融日”论坛上如此表示。
朱友军表示:复合金融,在融资方面其实还是有一些瓶颈。因为过去地产以销售为主,复合地产是某一种产业和传统的地产结合,主要是通过营业收入做。例如“明天系”恒泰上市市盈率比较低在5%左右,作为一个产业地产通过跟地方的税收分成,通过跟政府的土地分成,这种情况下上市之前融资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他没有资产,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级开发商。
在中国目前酒店还比较薄弱,都是通过酒店管理公司才能做得比较好,现在都是开发商自己在做,只有华润、中粮他们有一部分的经营能力,90%的开发商,中国的一线房企,前20名几乎有80%都不能做,这块的能力非常差,没有商业地产、购物中心的思维,也没有办法真正地运营好,现在基本上像中国的很多开发商采取的模式,比如像远洋一下子做了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经营好,所以不管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开发还是工业地产,后面经营创新都可以有很多话来讲。
以下为朱友军的发言实录:
朱友军:刚才复星地产、花样年、长沙先导、陈总都从自己公司的角度对地产和复合地产的看法,包括经营创新、复合金融这块儿做了一些总结。我对整个行业再稍微总结一下,复合地产刚才这位朋友已经讲的很清楚,其实它相对于第一地产而言,以土地为载体,在中国有很多做复合地产的公司,包括做产业地产的公司,包括刚刚上市的恒泰、华侨城是“娱乐+地产”,现在也在全国各地在做,包括现在的万达是“文化+地产”,大连海昌是“海洋乐园+地产”,复合地产的形式很多,包括宋总要做的养老地产,现在其实都在做,其本上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两个领头羊,复合地产在中国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包括花样年也讲到了把服务和地产融合在一起,给他们的社区提供很多配套方面的服务,现在市值超过了地产公司,我觉得这些都是复合地产的表现形式。
包括刚才讲的复合金融,刚才我们讲的这几种复合地产在融资方面其实还是有一些瓶颈。因为过去我们的融资很多时候,包括我们在开发的时候,包括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债券、股市融资、增发、信托、基金融资,包括商业地产也是在开发前期跟地产一样,过去地产以销售为主。复合地产是把产业加进去,不管是体育、文化、旅游、医疗、娱乐、演艺,实际上都是某一种产业和传统的地产结合,我们把它叫复合地产,复合地产地产在传统、单一地产方面,融资还是有一些局限性,主要是通过营业收入做。这次恒泰上市,市盈率比较低,应该是在5%左右,作为一个产业地产通过跟地方的税收分成,通过跟政府的土地分成,这种情况下上市之前融资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他没有资产,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级开发商。复合地产最后是通过上市退出,通过这样的融资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上市的大环境不好,国内停止了,在香港市盈率确实非常低,拿到的钱也很少。下一步在复合地产领域金融创新到底怎么做?因为我是做商业的,我就说一下汉博商业地产这块儿的创新。
汉博05年成立,做了十年,一直做商业全链条,包括策划、规划、工程管理、招商运营,现在我们又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我们做后面的资管,这个全链条我们用了十年慢慢基本上整个打通了,目前在中国已经服务了将近有3000万平米的物业,明年大概自有管理物业有10个,将近100万平米,每年会增加将近60万平米的规模。原来我们做商业地产,前几年出现了一些瓶颈,就是在融资方面。传统的商业地产购物中心,除了像陈总他们有固定的客户,通过散售,主要是以写字楼为主。购物中心如果散售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地产开发商不敢做购物中心,一旦做购物中心沉寂了大量的资金,没法退出,流动性就解决不了。这两年中信跟我们之间交流的非常多,他们认为中国进入了资产并购的好机会,而且他们认为我们资产流动性基本上快解决了,做的好,银行的贷款是非常容易做的。我们在合肥投了一个项目,当时也是看好这个机会,自己也参与了一些股份,从前期的拿地开始,一直到后期的策划、规划、招商、运营、融资,包括现在的资产管理全部由我们来做。当时我们用尽了所有的融资手段,包括一开始的开发贷,中间的基金、信托,到后期我们通过持有性物业贷款,把一系列的开发贷、信托、基金置换掉,现在正准备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中信证券正在做REITs,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REITs,但是我相信在这两年之内如果REITs把征税的方式解决完了,我们准备把它打包到REITs,把后期的退出解决掉。相当于在合肥这个项目里面,从整个一开始到后期的整个流程都参与了,包括所有的经营手段用到了。
商业地产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现在这些金融机构在这段时间都在跟我们交流。他们在并购一些购物中心之后,发现这里面的难题是,比如说以10亿去收购,一定要把租金提高到1.5倍之后再通过REITs等其他的方式退出才能做到,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团队,所以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找我,希望成立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管理资产,我们来做运营,把我们旗下管理的物业,包括把自己收购的物业打包在一起,然后发一个REITs。现在相对来讲,基本上比较明朗,已经在探讨做这样一个计划,然后汉博现在不仅仅是做服务商提供,从策划到融资到商业管理,我们现在更想怎么样在它的后期退出这一块能够解决掉,这一块是我们商业地产购物中心很多开发商不敢做的原因,而且今年为止零售行业非常不好,现在所有的购物中心开业过程中都碰到了租金下降、招商困难,很多城市都是购物中心一年开十几个,招商招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资本公司才能做债、做夹层、还是“债权+股权”,还是REITs,都要一起管理起来。在中国目前酒店还比较薄弱,都是通过酒店管理公司才能做得比较好,现在都是开发商自己在做,只有华润、中粮他们有一部分的经营能力,90%的开发商,中国的一线房企,前20名几乎有80%都不能做,这块的能力非常差,没有商业地产、购物中心的思维,也没有办法真正地运营好,现在基本上像中国的很多开发商采取的模式,比如像远洋一下子做了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经营好,所以不管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开发还是工业地产,后面经营创新都可以有很多话来讲。
“金九”开启年内最后一搏 “调价走量”仍是主基调汉博李亚明: 住宅御寒需时日 社区商业难配合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企业应用
友情链接
 汉博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6701号-1
400-036-5868
400-036-5868
 汉博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6701号-1